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方展玉(1874~1959)、方輝龍(1898~1987)與方維垣(1906~?)

方展玉(1874~1959)、方輝龍(1898~1987)與方維垣(1906~?)

高祖父母   曾祖輩
(20)    (21)

方展玉-長男 方輝龍(1898~1987) 
林鶯  次男 方輝章(1901~1988) 我的曾祖父
    三男 方維垣(1906~?)
    長女 方罔娘(1908~?)
    四男 方耀明(1909~?)
    次女 方四蓉(1914~?)
    三女 方四菊(1916~?)
    五男 方永仁(1921~?) 

【高祖父方展玉】

  調閱日據時期的戶籍資料後,我在方展玉的戶籍資料上看到戶長叫做「方輝龍」,由於男阿祖是次男,我推測這個名字應該是長男。把名字丟到google一查,發現這位曾伯祖父方輝龍居然曾是嘉義市長,而高祖父方展玉曾是保正,還曾被頒授紳章,列名在《臺灣列紳傳》中。


左圖是大陸收藏的台灣列紳傳電子檔封面,右圖是方展玉的照片

   《臺灣列紳傳》是日本人為了緩和西來庵事件,收集了台灣各地的「鄉賢莊耆、鴻儒碩德、俊彥忠良、豪俠義烈」1020人,頒授紳章,籠絡的意味濃厚。介紹方展玉的文字中對他的學養多有讚美,講述了擔任保正的貢獻,甚至提到「資產約一萬餘元」,這在當時應該是小富翁了。


台灣列紳傳關於方展玉的內容

  在擔任保正這個部分,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曾在〈保正的後代當醫生〉一文中提到: 

日治中期,「保正」的任務擴及社會福利與救濟,以及在地糾紛的調解工作。為了獲得民眾信任,「保正」大都由地方士紳選任。多位保正的後代考上醫科,成為醫師。
「保正」是在地基層行政工作輔導者,類似今日的村里長,但屬無給職、名譽職。儒學教職:方展玉

從事保正工作需有相當學識條件、經濟能力、民意基礎才能勝任,當然也重視自己子女的教育。嘉義多位保正的後代當醫生,例如方展玉之子:方輝龍(曾任嘉義市長)

   因為方展玉跟方輝龍都是地方名人,而且祖上還有功名,我猜想這樣的家族應該會有族譜吧?但五舅公搬家時族譜佚失,我便上網碰運氣。沒想到,在美國family search上居然能找到河南方家來台後的族譜,口氣像是方展玉的父親方振學(又名方淵源)所撰寫,紙本還是我的男阿祖提供的!

  根據族譜上的紀載,方展玉是河南方氏第二十世的長男,本名方錦坤,字展玉,讓給方振學的胞弟繼嗣(但是沒有寫胞弟的名字)(但後來在網站上找到別建立的資料,叫做方振茂)。以前看出養的小孩通常都是比較小的孩子,這裡卻是長男出養,想必其中應該有什麼故事。不過《臺灣列紳傳》中方展玉的父親仍是方淵源就是了。 

(19)     (20)

方振學(淵源)-長女 方金娘 (1872~?)
林濺娘(節)  長男 方展玉 (1874~1959) 我的高祖父,名錦坤
        次男 方錦壽 (1875~1896)
        三男 方OO (18??~?)
        四男 方錦水 (1881~?)
        五男 方錦流 (1884~1921)


族譜中關於方展玉的文字

  根據五舅公的記憶,方展玉是舉人(查了資料確認本人沒有中舉人,應該是祖上某一代?),是在學校「教小孩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那種三字經)。那個年代衛生條件比較不好,小朋友會長頭癬,而方展玉有個「特殊技能」,就是幫人除頭癬。

  「他會讓長頭癬的人站在太陽底下,口中念念有詞、雙手比劃,然後在小朋友頭上抓幾下,做出丟掉的動作,這樣就能治癒頭癬。『治療』完畢,家長會包幾元的紅包給他。」

  聽到這故事的時候,我釋然了,以前的讀書人也不排斥這種民俗療法嘛,所以我相信收驚也是剛剛好而已。:P

  

【阿祖的哥哥方輝龍】

  以下引用自嘉義金龍文史遊誌

《醫師.市長.方輝龍》      A4-20

早期醫師從政者不多,顯得特別出眾。台灣第一位醫師擔任縣市長為1951年屏東縣長張山鐘(張豐緒之父),第二位為1960年桃園縣長吳鴻霖(吳伯雄之父),第三位為1964年嘉義市長方輝龍。(方卸任後由許世賢醫師接任市長)。

方輝龍的父親方展玉,漢學深厚,明經史,擅詩文。1895年任職嘉義廳民政局,歷任打猫辨務署雇員、嘉義街保正、保甲聯合會長,並曾獲選為嘉義街協議員、方面委員等榮銜,積極公共事務推動,影響其子:方輝龍也投入政治服務。

方輝龍(1898-1987)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第17屆,在嘉義西門外353番地開設弘仁醫院,懸壺濟世。因出身書香世家,熱心倡導詩文發展,曾共組尋鷗詩社(鷗社前身),任社長,及共組嘉社(詩社)。

方輝龍自50歲起馳騁政壇20年,陸續當選市民代表、代表會主席及市長。

方輝龍於市長任期屆滿時已是70歲高齡,退休感言自認:在位時未驕矜自大,未因選舉而傾家蕩產,未受政壇利誘;並以“池魚”為題,作詩曰:“銀塘潑刺儘逍遙,水底生涯志莫驕,吞餌應防垂釣客,任竿投處不相饒”,略述心境。方市長政績被點評為“積極正派,政通人和”的典範。

   文中提到的弘仁診所的地點,就是我手上看到「戶長方輝龍」的手抄本地址,所以這個地點就是方家來台後的祖厝了。

 

【阿祖的弟弟方維垣】

  根據二舅的印象,阿祖的弟弟是校長退休,上網一查,還真有資料。

  嘉義縣忠和國小校長(4任,359~371)
  嘉義市北園國小校長(2任,378~407)
  嘉義市林森國小校長(5任,408~468)
  嘉義市大同國小校長(14任,469~558)
  嘉義縣東石國小校長(19任,558~611)

  我的婆婆是嘉義市林森國小畢業,她提到念書的時候的校長就是方維垣,說方校長「胖胖大大的,衣服都沒能紥在褲子裏」。林森國小的網頁上沒有校史,但我查閱了嘉義市志,果然找到就任的資料。

  其中的大同國小在民國6年創立,已經是個百年的國小。校史《白川町的故事》中提到:

四十六年九月,方維垣先生接任本校第十四任校長,前後共達九年,直至民國五十五年八月才卸任在其任內共經歷了三位家長會長,分別為方輝龍先生、何長吉先生以及鄭四信先生。

  弟弟當校長,哥哥當家長會長,真是有種兄友弟恭的感覺。


白川町的故事提到方維垣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