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攝影棚裡的合照:可能是高祖父鄭煥春的身影

 


自從我開始發掘家族的記憶,有很多沒見過面的堂姑、表舅媽、表哥、表姊經常受到我找照片及問資料的「騷擾」。其中有一位表姊連瑜君,特別回老家找照片,結果找到這張疑似我們共同的高祖父的照片!

照片的所有人是我的表姑婆,也就是我表姊的祖母,表姑婆的媽媽的姊姊是我的曾祖母,表姑婆跟我是六等親的關係,表姊跟我則是八等親的關係,這樣從法律上看起來也沒有很遠嘛(自以為)。

 

   -鄭錦雀-黃秋木-黃金煌-黃筱茜

鄭煥春 (1865~1932)

   -鄭錦善-藍雲碧-連明義-連瑜君

回到照片。由於寫真館在台灣比較普及應該是在1900年後,但是因為老先生有大鬍子,很難辨認年齡,猜測應該有60吧?這樣推算起來,這張照片應該是1925年左右拍攝的。1926年我的曾祖母生下四子黃耀明,可能是因為大腹便便行動不便,所以才沒有一起拍照。

這位疑似高祖父鄭煥春的左手似乎留了長指甲,而手中的長菸斗,跟吸食鴉片的工具有點類似。鄭煥春本人是藥種商(中藥商),擁有吸食鴉片的許可。


〈天下老照片〉網站上的照片

我的戶籍資料上,鄭煥春的妻子是崇蘭的蕭梅,1908年死亡,所以左方的老太太不是蕭梅。據說鄭煥春另外還有其他老婆,但不知道是妾還是繼室就是了(礙於個資法無法查閱)。

右方的男士,推測是鄭煥春的兒子鄭振源,他是一位中醫師,從阿公黃秋木的交際本來看,鄭振源的兒子鄭有田、鄭有守、鄭茂隆跟我們家還有紅白包的往來,另外依據族譜,還有個兒子叫做鄭聯昌。照片中的兩個小男孩,或許就是其中兩位?

鄭家的族譜中,鄭煥春還有一個兒子叫做鄭朝卿,但是鄭振源的兒子也叫鄭朝卿,我想這應該有一邊是錯誤的。

左二的女生,我實在沒有任何概念,猜想應該是鄭錦善的妹妹吧?

結果我推測半天,只有一個人是確認的。該找時間去海豐碰運氣了。

=====================================(2023/9/24更新)



因為跟鄭有田的孫子連絡上,得到更多的資料後,對於上面這張照片有不同看法。推測的時間仍舊是1925~1926,但這時鄭有田還沒出生,所以照片中不可能有鄭有田。

依據表弟的說法,在鄭有田之前還有一位養子,該名養子選議員選到傾家蕩產,後來被逐出家族,所以在家譜上沒有看到這個人。而如果右邊這位是鄭振源,那他前方的小孩,就可能是那位領養的長子。

右二那位小男孩的年紀大約8-9歲,跟藍昌源的年齡差不多,但臉型比其他照片圓,且如果有藍昌源,似乎也應該要有藍雲碧

左二的女生仍然沒有概念,曾經懷疑可成是鄭振源的妻子,但髮型不像是婦人頭,需要更多證據。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黃皮藍骨」的故事:失聯的親戚和可能的親戚

屏東黃家在右側[農業學校寄宿舍]旁邊那區民宅

失聯的親戚:黃寅的後代

家裡的牌位中,有一對夫妻名叫[黃寅觀][李鄭怯娘],黃寅的年紀介於黃藍棍與黃智的中間,跟黃藍棍相差10歲,跟黃智相差11歲,不確定是天祖父黃藍棍的弟弟,還是高祖父黃智的哥哥?如果以女生的適合生育期間來推論,她比較可能是天祖父黃藍棍的弟弟,這樣說起來藍阿頭跟黃灣就有兩個兒子姓黃了。而如果藍玉涼不是黃藍棍的姊姊而是老婆,那麼他也可能是藍玉涼的兒子,這樣就跟高祖父黃智是同一輩了,只不過這樣藍玉涼得在14歲生下他,感覺年紀小了一點,但也不是不可能就是了。

這對夫妻的牌位不知道為什麼在我們家?一個可能是他們沒有後代,所以黃智兼挑兩房(或是黃添丁兼挑兩房);另一個可能是過世的時候還沒有分家,所以牌位放在家中,這樣的就有失聯的旁系血親了。 

 黃寅觀  咸豐乙卯(1855) 光緒壬辰(1892) 享年37
 李鄭怯娘 咸豐丁巳(1857) 光緒丙戌(1886) 享年29

進一步用黃寅去搜尋清朝的資料,在《鳳山縣採訪冊》的〈祠廟〉中看到一段描述:

  一在西瓜園莊港西,縣東北四十五里,屋一間,光緒十八年洪源、黃寅重建

這段是在講光緒十八年(1892)時,洪源、黃寅重建了一間福德祠,如果說這是同一個人,那當時可能是為了行善積德所以修廟吧。


明治時期的地圖,中間斜線是西瓜園庄

西瓜園庄是現在的鹽埔鄉振興村,據大姑姑的回憶,阿公有表兄弟姊妹住在鹽埔,還會來屏東店裡買東西,不知道來的是不是黃寅的後人呢?


西瓜園庄現在是振興村 


可能的親戚:陳喜的老婆鄭氏

從戶籍資料來看,我們家從藍阿頭的時候開始,就住在現在屏東市民族路的位置,日據時代稱為小川町,再更早之前是阿緱廳港西中里阿緱街。

戶籍資料中,天祖父黃藍棍是個穀物卸商(糧食批發商),傳下來的房屋有四間,都在現在的民族路上(對,就是屏東夜市靠近停車場那一排)。大姑姑說,後來我的阿公黃秋木跟陳喜先生買了家里旁邊的那塊地,蓋了樓房,也就是後來的順發商行。


不同時期的順發商行


陳喜先生的妻子可能是親戚,大姑姑說她叫做[細姑],我猜想會不會是[四姑]呢?因為她是海豐鄭家人,猜測可能是鄭錦雀阿祖的妹妹。

據大姑姑的回憶,陳喜他們家賣鹽、賣糖,是一個很有辦法、關係很好的人,後來還選上議員。我找了屏東縣議會的資料,發現陳喜是屏東縣第一選區的,曾擔任第三屆議員,任期44/1/16~47/2/20第五屆議員,任期50/2/21~53/2/20第六屆議員,任期53/2/21~57/2/20

陳喜和[細姑]住在民族路上,是在我們家和陸橋的中間。從我們家到陸橋的距離大約是200公尺,但是曾祖母因為裹小腳走不遠,所以去[細姑]住家的時候會叫人力車,我的堂姑們對這件事很有印象。


黃家到陸橋的長度大約200公尺,陳喜家在兩者中間

***********

2022/8/15補充]

我在阿公的買賣契約上找到資訊啦![細姑]名叫鄭幼,是海豐鄭家的人,1959年跟他們買房子的時候,陳喜/鄭幼住在民族路37號,離我們家真的很近!(但是現在不知道到那裡去啦!)


 


可能的親戚:竹田鄉溝仔墘黃興、黃能、黃留、黃加禮、黃開財等人

由於阿公、大姑姑跟叔叔都曾說過,黃家以前做生意很有錢,有個碗櫃大小的櫃子,放滿了龍銀,家裡的傭人有時候還會偷錢。我查了[龍銀]使用的期間,是在1888年之後,推測這個[很有錢]的時間應該是在藍阿頭~黃藍棍~黃智的時期,顯示黃藍棍他的穀物批發生意應該做得挺好的。我進一步曾祖父黃添丁(1889~1949)的名字查閱國史館日據時期的資料,發現明治40(1907)年有一份《開墾地業主權認定方一筆限調書》,其中,座落在港西下里溝仔墘庄七一一番地的業主是黃添丁,其取得事由是「祖先傳來」。


國史館的資料

假如說這筆土地是我曾祖父所有,那麼,鄰近地點的黃姓業主,就有可能是別房的親戚了。

鄰近的七一二番地的業主是黃興(他還有六八四番地);七O五番地業主是黃留;七O四番地業主是黃?頭/黃乞食/黃能;六九四番地業主是黃開財;六七六番地是黃加禮。這幾位不知道會不會是遠房的親戚呢?只是在那個年代從竹田~屏東市的交通不知道是不是方便的。

 
溝仔墘庄明治時期地圖與現在的地圖對照


可能的親戚:藍尾先生

其時要解開「黃皮藍骨」的緣由之謎,最重要就是要知道黃藍棍是否有兄弟,兄弟姓什麼?但是因為個資法的關係,沒辦法查閱直系血親以外的資料,因而困難重重。

我試著從藍氏宗親會的族譜中找尋屏東市有沒有其他姓藍的家族,還真被我找到一位[藍尾]的家族,而且說巧不巧,就在民族路附近,民生路192號。


淺藍色星星是黃家,深藍色星星是藍楊先生的家

藍尾孫子藍楊生於1911年,是三子,假如說他的大哥約1902年出生,藍尾公可能可以追溯到1840~50年,而我的祖先藍阿頭估計是1825年左右出生的,感覺差了一代,但是如果一個是大哥,一個是小弟,會不會有可能呢?還是,藍尾先生的父親剛好就是藍阿頭呢?google了一下,藍楊先生原本住的地址現在已經是一間診所了,不知道是賣房子了,還是租給診所呢?

藍楊先生(1911~?)的工作是製造米粉的工場,黃藍棍(1845~1906)則是穀物批發商,黃添丁是自耕農(1889~1949)。不知道藍楊先生跟黃添丁會不會有接觸。

藍楊先生在族譜中也提供了一些資料,他的大兒子藍慶和是左鎮長老教會的牧師,創立了拔馬平埔文物館,不知道有沒有人剛好認識呢?

 
藍氏族譜裡的資料


另外,藍阿頭除了黃藍棍之外,還有長子,不知道這位長子現在是否還住在屏東呢?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黃皮藍骨」的故事:戶籍資料+牌位資料的比較

 
不知道要放什麼圖就放地圖吧。從阿緱廳的地籍資料開始,黃家的戶籍一直位於血精作業所右邊那塊地的位置。

我把從戶政事務所收集到的戶籍資料,跟大一時抄寫的牌位資料做比對,把不一樣的地方做個對照。 

      父母    祖父母   曾祖父母  高祖父母  天祖父母  烈祖父母 

黃筱茜─(長男)黃金煌─(次男)黃秋木─(長男)黃添丁─(?男)黃智─(次男)黃藍棍─藍阿頭
           (1918-1993)  (1888-1949)  (沒有資料)  (1845-1906) (?~1895)
[
牌位]                            黃有亮
[牌位]               (1889-1949) (1866-1896) 

       陳瑞敏   孫秀月   鄭錦雀    吳却    張柿    黃灣
           (1921-1993)  (1888-1965) (1866-1945)  (1844-1916)
       (結婚入籍)1943/4/17  1910/12/2   1881/12/20 or  1872/11/3
                        1888/6/20

[牌位]                      吳慈順   張柿娘
[牌位]               (1889-1965)        
[牌位]                      蔡鑾娘   陳寺涼
[牌位]                     (1866-1903)  (1849-1878)

[牌位]                             藍玉涼(姐姐?)
[牌位]                             (1841-1877)

從對照的差異可以看出:

  • 吳却諱字慈順,黃藍棍諱字有亮。
  • 黃智因為只活了30歲,1905年日本人才開始調查戶籍,所以沒有他的戶籍資料。
  • 黃添丁跟鄭錦雀的生年應該是1889,因為民國前幾年可能會換算錯(黃添丁跟鄭錦雀的戶籍上寫民國前24,但鄭錦雀牌位上寫民國前23);己丑這樣的年份錯的機會比較小。
  • 黃智有兩個老婆,蔡鑾跟吳却,一個是娶的,一個是童養媳,但是無法判斷哪一個是哪一個。
  • 跟黃藍棍年紀差不多的有三個女性,猜測有兩個老婆,藍玉涼可能是姐姐。以結婚的日期來看,黃智的生母不會是張柿娘,應該是陳寺涼。
  • 牌位裡面沒有藍阿頭,也無法判斷哪一位是黃灣(同一代的女性有四位)。

不過雖然沒有藍阿頭,也沒有黃灣,卻有更多更早的牌位,這點真的很奇妙。

我把牌位的年份換算,將出生年相近的牌位排列,以一代25-30年來估算,再依照女人的適合生育年齡區間來驗算(14~40),試著想要把族譜畫出來才發現問題有點多,很難區分哪一代,姑且就用出生的年份來排列。

[補充一下,當時抄寫牌位內容的時候,有些牌位的字不太好辨識,比方藍茂O,我們猜測是盛;藍O觀,猜測是號;黃聘娘的出生年份則看不清楚了,只知道是嘉慶年間。]

 

    生        卒       享年

黃粞觀 乾隆丁巳(1737)  咸豐壬子(1852)  115
何 涼 乾隆丙寅(1746)  嘉慶乙亥(1815)  69
黃九觀 乾隆戊辰(1748)  咸豐己未(1859)  111_________第一代

李伴娘 乾隆乙酉(1765)  咸豐辛亥(1851)  86
黃壬觀 乾隆丙戊(1766)  嘉慶戊寅(1818)  52
黃串觀 乾隆戊子(1768)  嘉慶壬戌(1802)  34
黃紅娘 乾隆癸巳(1773)  道光丁亥(1827)  54_________第二代

藍茂盛 乾隆戊戌(1778)  道光壬寅(1842)  64  (註:【盛】字是猜的)
黃聘涼 嘉慶(1796-1820)  同治己巳(1869)   _________第三代

藍春富 嘉慶壬申(1812)  咸豐壬子(1852)  40
黃老觀 嘉慶己卯(1819)  同治癸酉(1873)  54
藍號觀 嘉慶庚辰(1820)  道光丁未(1847)  27  (註:【號】字是猜的)
黃乃涼 道光辛巳(1821)  道光庚子(1840)  19
黃合順 道光己丑(1829)  光緒乙酉(1885)  56
黃為涼 道光己丑(1829)  光緒丁丑(1877)  48
黃喫涼 道光庚寅(1830)  光緒戊寅(1878)  48
黃英涼 道光壬辰(1832)  同治丙寅(1866)  34
藍阿頭 道光??(18??)  明治二十八(1895) ?_________第四代


第一個大問題是祖先出現了兩個[百歲的人瑞]。
傳說彭祖活了八百歲,我們家的祖先才活了一百多歲,好像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豬仔學弟提到把年齡減一甲子就合理了,從這個邏輯來看,大概可以解釋黃粞觀的部分,因為他的出生年份是乾隆2年,或許當時已經是嘉慶年間了,但是台灣人還沒改過來,還是寫了乾隆,以至於年齡多了60歲。不過,同樣的推理沒辦法應用在黃九觀身上,因為當時已經是乾隆13年了,且還有一位同年齡的女性牌位。

這部分因為沒辦法確認,也就只能還是照原來的年份排列。

由於沒有跟黃粞觀同年代的妻子,且黃粞觀與黃九觀差距不到一代,故將三人劃為一代。至於為什麼會有黃粞觀獨立的牌位?這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沒有結婚(但是他活了115歲啊!);可能後代另外開枝散葉,但是弟弟黃九觀與哥哥感情很好,所以也奉了他的牌位;可能黃粞觀留在漳州,為了以後追本溯源留下線索;可能生卒年是錯誤的但這些都不可考了。

從何涼的年紀推論,適合生育的期間是1760-1786,這個區間出現的牌位有黃壬觀、黃串觀、黃紅娘,這三個人應該是一代,而李伴娘是兄弟其中一人的妻子。 

第二個問題在於[黃聘娘]這一代。
他應該是李伴娘的女兒,同時期沒有其他的牌位。我有思考過如果黃粞觀年份錯誤,應該是1797年出生,那麼這一代就補足了,但是,這樣生下來的小孩為什麼會有姓藍的呢?其中的藍春富、藍號觀相差8歲,再加上一位沒有在牌位裡面的藍阿頭難道是同時有三位姓藍的人都入贅到黃家嗎?這個情況下,藍茂盛的牌位又為什麼會放到我們家呢?感覺很不合理。

另一個可能是,藍茂盛可能是黃聘娘的老公。由於黃聘娘的出生年份看不清楚了,只知道是嘉慶年間的,也就是1796~1820之間。從李伴娘適合生育的期間估計,黃聘娘的出生年份應該是1796~1805。假設是1796年出生的好了,藍茂盛是1778年出生,兩人可是相差了18歲啊!把獨女嫁給一位可以當她爸爸的人,裡面應該有什麼故事,只是現在不可考了。

把藍茂盛、黃聘娘放在一代,從女性適合生育的期間來看是1810~1836,是有可能發生的,只是還是有幾個地方不合理,比方藍號觀與黃乃涼的生日差不到9個月;黃合順與黃為涼都是1829年出生,而且跟1830年出生的黃喫涼差不到9個月讓我懷疑其中可能有些是娶進來的,但是沒有在牌位上留下她本來的姓氏,以至於看起來不太合理。

排除黃乃涼1840年就過世生不出黃藍棍,黃英涼年紀太小生不出黃藍棍,黃為涼、黃喫涼、甚至黃聘涼都有可能是戶籍資料上的黃灣,但這一切也都不可考了。

第三個問題是,如果藍茂盛跟黃聘娘結婚生下後代,那到底黃灣還是藍阿頭才是他們的後代?
從藍茂盛、黃聘娘之後,到黃藍棍之間,就只有黃、藍兩個姓。我大一的報告中提到黃、藍兩家世代友好,常常有通婚的情況,難道這幾個牌位其實不是兄弟姊妹,而是四對夫妻嗎?(剛好四男四女)這樣確實可以解釋生日太相近的問題,只是通通都剛好姓藍跟黃,好像也太巧了一點。

黃家跟藍家的姻親關係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感覺得要找到更多的親戚才有辦法解答了。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你,祖先有以下這幾位,那麼,我們可能是很遠房的親戚呢!希望能聯絡一下!

藍茂O,生卒年是乾隆戊戌(1778)~道光壬寅(1842)

藍阿頭,生年大約再1829年前後,1895年死亡。

黃 灣,生卒年不詳,是藍阿頭的老婆。

 

 

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

「黃皮藍骨」的故事:從黃到藍的戶籍資料

  

小時候阿公曾經跟我說,我們雖然姓黃,但是其實應該姓藍,我們是黃皮藍骨,跟屏東藍家是同宗的,之前祖先好像是收養還是入贅一個姓藍的,我們才變成姓黃。聽到的時候我在心裡碎念:啊怎麼都是顏色,會不會更早以前我們姓白還是黑(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大一的時候要寫中國通史的報告,百無禁忌的老爸燒香跟祖先報告一番後,就打開牌位拿出後面的小木牌讓我抄錄,當時黃家的牌位裡面夾雜了4個藍姓牌位,31女。雖然親眼「看」到了藍家的祖先,但因為「數量」比較少,且小木牌也看不出祖先們之間關係,所以沒有太多的感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藍家的幾個木牌顏色比較黑,寫的字體也跟黃家的不一樣。黃家的偏向楷書,比較好辨認,藍家的稍微草一點,所以我還跟老爸一起討論過上面到底是什麼字。

後來我將抄下來的資料打成文字時,好像也打錯了不少數字,所以會出現32日、34日這種奇妙的日期(我居然沒檢查啊啊啊啊!)。另外,當時因為看不懂牌位,所以留下來的名字都是諱字,比方,牌位上如果是[顯考黃公藍棍諱有亮],我抄的就是[黃有亮],這讓現在在比對資料的時候非常辛苦。我已經不只一次感嘆與後悔當時沒有勤勞一點,或是乾脆拍照下來,現在就有更清楚的資料了。

前陣子得知可以到戶政機關申請日據時期戶籍資料,我就跑去申請了,然後就在一層一層的戶籍資料中,看到我的祖先的姓從黃變成藍。這次有了關係連結,感覺特別真實,再加上整理阿公的交際本時看到了「藍家鵬」、「藍鴻武」,堂姑們提到小時候會去「藍昌源」家吃飯,叔公跟堂姑們提到「可以嫁給姓黃的,因為我們家不姓黃」 突然有一種想要搞清楚我們跟藍家關係的衝動。

 

從戶政事務所拿到的戶籍資料整理之後是這樣的。

      父母    祖父母   曾祖父母  高祖父母  天祖父母  烈祖父母 

黃筱茜─(長男)黃金煌─(次男)黃秋木─(長男)黃添丁─(?男)黃智─(次男)黃藍棍─(?男)藍阿頭
           (1918-1993)  (1888-1949)  (沒有資料)  (1845-1906) (?~1895)
       陳瑞敏   孫秀月   鄭錦雀    吳却   張柿   黃灣
           (1921-1993)  (1888-1965)  (1866-1945) (1844-1916)
       (結婚入籍)1943/4/17  1910/12/2   1881/12/20 or  1872/11/3
                       1888/6/20

 

戶籍資料的優勢是記事的部份,比方收養日期、戶籍遷移的日期,還有結婚日期。吳却的兩份戶籍資料有不同的內容,一個內容是收養成童養媳後結婚,一個是結婚嫁娶,由於黃智有兩個老婆,吳却跟蔡鑾,戶籍資料應該是把兩個人弄混了。而從張柿的結婚日期也可以發現,黃智的母親應該另有其人,應該是牌位上的陳寺。此外,既然黃藍棍活了61歲,還娶了兩個老婆,黃智理論上應該會有其他的兄弟姊妹,只可惜我沒辦法查旁系的戶籍資料。

不過,這些戶籍資料最大的疑問應該是,為什麼黃藍棍會改姓黃?是因為藍阿頭入贅,還是因為黃灣是獨女所以結婚時要求要有一個兒子要改姓黃?

 

可能1,藍阿頭是入贅黃家的。

通常入贅之後,第一個男孩會從母姓,之後的男孩才會從父姓,稱之「抽豬母稅」。當然也有雙方約定的情況,所以這部份很難判斷。

 

可能2,藍阿頭是收養的。

以前的年代很多收養入戶的情況,也就是「螟蛉子」。以「藍阿頭」這個名字來看似乎有一點可能。只是目前看到的異姓收養之後都會換一個姓,比方我一個高祖父鄭煥春,他的父親是林添常,他就沒有保留原來的姓,這部分比較難解釋一點。然而,假如藍阿頭是收養來給女兒當女婿的,那麼只有一個兒子姓藍,其他通通姓黃,這樣也是有可能的。但有個小問題是,牌位中還有幾位比他年長的藍姓男士,這些人該不會是一起被收養的

 

可能3,黃灣是獨女,結婚時要求要有一個小孩姓黃

黃藍棍這個名字用台語唸起來很像「黃藍骨」,假設是因為黃灣是獨女,且因為特別的理由,比方家族長輩關係友好,所以讓第二個兒子姓黃來承嗣。然後因為其實是藍家的孩子,所以把小孩取名叫做「黃藍骨」,讓他不要忘記自己姓藍這樣好像有那麼一點道理?但是,同時期牌位裡面有好幾位男性,所以也解釋不太通。

目前查戶籍資料只能查自己的直系,所以我能確定的只有烈組父母是藍阿頭、黃灣。還能從戶長變更的資料知道,藍阿頭卒於明治28(1895)55日,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剛好也查到你的祖先名字是藍阿頭、黃灣,希望能跟我聯絡,我們可以相認一下希望能夠解開黃家與藍家的關係之謎。

 

順道一提,當年大一的報告還留著,封面是模仿大成學長的設計。大一的時候有很多共同科目,其中中華民國憲法的課程要做言論自由的報告,沒有做報告經驗的我跟學長請教後,大成學長就幫我做了彩色的封面,上面還有一個人抓著麥克風的圖片,非常有趣。因為很喜歡那個封面的感覺,後來交這份報告時就偷偷模仿了學長的設計。

這份報告老師的評語是很有可讀性,只是我現在讀起來有點汗顏,因為裡面錯誤好多,光是把清朝的年份轉換成西元,就有一堆錯誤,然後當時也不知道觀、官是指男性,涼、娘是指女性,還想說為啥那麼多人的名字都取同一個字尾

雖然當時抄下來的資料不完整,還有許多錯誤,往好處想是幸好當時有做報告,不然現在什麼資料都沒啦!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屏東家門口的全家福:高祖母吳却的身影及神秘的身世


黃筱茜-黃金煌-黃秋木-黃添丁-黃智/吳却&蔡鑾

 

1839年攝影術誕生,18427月中國有第一次使用相機的紀錄, 1869年李仙得來台灣拍攝記錄(也有人說是1865JohnThomson(1837-1921)來台攝影旅行時拍下第一張照片)。

18951920年,攝影被用來記錄、整理、研究的風土人文。而在1940年時,一台萊卡相機大概可以買一棟樓房,照片並不多見。

而在大約1939-40年的某一天,黃家拍攝了這張少了我阿公的全家福,被我的姑婆黃玉慶珍藏在相本裡。另一方面,非常感謝表哥蔡欣虔一直保留著姑婆的房間,讓我在2022的今日,能夠看到我的高祖母!而且還是一位看起來很fashion的高祖母!

依據口耳相傳,我的高祖父黃智是位秀才,然而我翻遍了可以找到的資料都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由於大一的時候我還不太會看牌位,當時我看到的小木牌是類似這樣的:

  生 同治丙寅1/14卯時
 顯考 黃公xx諱智官
  卒 光緒丙申8/20辰時

   生 慶應26/20
 顯妣 吳媽却娘諱慈順
  卒 昭和乙酉4/20辰時

而我因為看不懂,這兩個小木牌就只抄了黃智、吳慈順,還有他們的生卒年,以至於現在查證超級困難。唉,當時要是勤勞一點全部抄下來就好了,真是悔不當初。

離題了。由於高祖父黃智(1866~1896)僅活了30歲,來不及被日本人調查到,也來不及等攝影術引進台灣,所以完全無法想像那一輩的人的模樣。而因為高祖母吳却(1866~1945)活了79歲,在戶籍上留下了本名[吳却],也等到了攝影術的引進,才讓我們有機會知道她的模樣。不過,吳却(1866~1945)的戶籍資料很奇怪,第一份資料上的內容是這樣的:

  阿緱廳港東中里崁頂庄番戶不詳吳十八長女明治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結婚入籍。

意思是說,1888/6/20與黃智結婚入籍。這份戶籍中的[港東中里]是錯誤的,因為崁頂庄位於港東上里。

第二份資料上的內容是這樣的:

  阿緱廳港東上里崁頂庄不詳番戶戶嫺娃明治十一年四月六日養子緣組入戶。明治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婚姻。昭和二十年五月三十日死亡。

意思是說,1878/4/6被收養為媳婦仔,1881/12/20與黃智結婚入籍,1945/5/30死亡。死亡的年份跟牌位一樣,但牌位上的死亡日期是4/20

這兩份資料,一份是嫁娶,一份是家裡的女傭生的女兒做為童養媳,兩份資料的結婚日期也完全不同,真不知道當時的戶籍調查發生了什麼事?由於黃智有兩個老婆,一位是吳却,一位是蔡鑾,兩位都是1866年出生的,所以很可能在調查的時候張冠李戴了,而目前已知有兩位小孩,一位是長子黃添丁(1889-1949)一位是妹妹黃嫌(1892-1908)所以可能的情況有四種:都是吳却生的、都是蔡鑾生的、黃添丁是吳却生的/黃嫌是蔡鑾生的、黃嫌是吳却生的/黃添丁是蔡鑾生的。

因為吳却跟蔡鑾都是1866年出生,所以其中一位在1878年被收養為童養媳(當時12歲),1881年結婚(當時15歲)。無論是那一位1889年生下黃添丁時23歲,1892年生下黃嫌時26歲)。至於吳却是哪一任的老婆?需要更多的證據。

牌位上的蔡鑾生於1866年,卒於1903年,享年37歲,不管曾祖父黃添丁是哪一位生的,最後陪他長大的都是這位吳却。

 

回頭來看這張珍貴的照片。由於吳却1945年過世,黃添丁1949年過世,所以這照片必定早於1945年。而照片中的黃登祥、王桂春是黃添丁的長子與長媳,他們的長子黃德富1933年出生、次女黃麗鳳1938年出生;黃玉慶是黃添丁的長女,她的長子蔡榮紳1939年出生,綜合以上小朋友的年紀,可以推論照片大約是1940年拍的。那年我的阿公黃秋木應該是在大阪大學念書,因而沒有一起拍照。

戴著兩個大耳環的高祖母吳却看起來很新潮,凹陷的臉頰說明她的牙口應該不好了。曾祖父黃添丁似乎有一點駝背,西裝褲的線條筆直,看得出他的一絲不苟。曾祖母鄭錦雀的動作很拘謹,有裹小腳的她這天穿的居然是皮鞋。大伯公黃登祥這張依舊是一號表情,三叔公黃炳輝笑得很開懷,還在念書的四叔公黃耀明表情很酷,跟我的阿公走同個路線。而姑婆黃玉慶抱著的舅舅蔡榮神看起來正在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大家的表情都很嚴肅呢?

背景的建築那面牆很特別,可能是屏東的老宅,有一張藝術婚紗照有拍到它,但是正確的地點已經不可考了。

    
照片是三叔公黃炳輝大女兒黃美蓮的結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