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的親戚:黃寅的後代
家裡的牌位中,有一對夫妻名叫[黃寅觀][李鄭怯娘],黃寅的年紀介於黃藍棍與黃智的中間,跟黃藍棍相差10歲,跟黃智相差11歲,不確定是天祖父黃藍棍的弟弟,還是高祖父黃智的哥哥?如果以女生的適合生育期間來推論,她比較可能是天祖父黃藍棍的弟弟,這樣說起來藍阿頭跟黃灣就有兩個兒子姓黃了。而如果藍玉涼不是黃藍棍的姊姊而是老婆,那麼他也可能是藍玉涼的兒子,這樣就跟高祖父黃智是同一輩了,只不過這樣藍玉涼得在14歲生下他,感覺年紀小了一點,但也不是不可能就是了。
這對夫妻的牌位不知道為什麼在我們家?一個可能是他們沒有後代,所以黃智兼挑兩房(或是黃添丁兼挑兩房);另一個可能是過世的時候還沒有分家,所以牌位放在家中,這樣的就有失聯的旁系血親了。
黃寅觀 咸豐乙卯(1855) 光緒壬辰(1892) 享年37
李鄭怯娘 咸豐丁巳(1857) 光緒丙戌(1886) 享年29
進一步用黃寅去搜尋清朝的資料,在《鳳山縣採訪冊》的〈祠廟〉中看到一段描述:
這段是在講光緒十八年(1892)時,洪源、黃寅重建了一間福德祠,如果說這是同一個人,那當時可能是為了行善積德所以修廟吧。
西瓜園庄是現在的鹽埔鄉振興村,據大姑姑的回憶,阿公有表兄弟姊妹住在鹽埔,還會來屏東店裡買東西,不知道來的是不是黃寅的後人呢?
可能的親戚:陳喜的老婆鄭氏
從戶籍資料來看,我們家從藍阿頭的時候開始,就住在現在屏東市民族路的位置,日據時代稱為小川町,再更早之前是阿緱廳港西中里阿緱街。
戶籍資料中,天祖父黃藍棍是個穀物卸商(糧食批發商),傳下來的房屋有四間,都在現在的民族路上(對,就是屏東夜市靠近停車場那一排)。大姑姑說,後來我的阿公黃秋木跟陳喜先生買了家里旁邊的那塊地,蓋了樓房,也就是後來的順發商行。
陳喜先生的妻子可能是親戚,大姑姑說她叫做[細姑],我猜想會不會是[四姑]呢?因為她是海豐鄭家人,猜測可能是鄭錦雀阿祖的妹妹。
據大姑姑的回憶,陳喜他們家賣鹽、賣糖,是一個很有辦法、關係很好的人,後來還選上議員。我找了屏東縣議會的資料,發現陳喜是屏東縣第一選區的,曾擔任第三屆議員,任期44/1/16~47/2/20;第五屆議員,任期50/2/21~53/2/20;第六屆議員,任期53/2/21~57/2/20。
陳喜和[細姑]住在民族路上,是在我們家和陸橋的中間。從我們家到陸橋的距離大約是200公尺,但是曾祖母因為裹小腳走不遠,所以去[細姑]住家的時候會叫人力車,我的堂姑們對這件事很有印象。
***********
[2022/8/15補充]
可能的親戚:竹田鄉溝仔墘黃興、黃能、黃留、黃加禮、黃開財等人
由於阿公、大姑姑跟叔叔都曾說過,黃家以前做生意很有錢,有個碗櫃大小的櫃子,放滿了龍銀,家裡的傭人有時候還會偷錢。我查了[龍銀]使用的期間,是在1888年之後,推測這個[很有錢]的時間應該是在藍阿頭~黃藍棍~黃智的時期,顯示黃藍棍他的穀物批發生意應該做得挺好的。我進一步曾祖父黃添丁(1889~1949)的名字查閱國史館日據時期的資料,發現明治40年(1907)年有一份《開墾地業主權認定方一筆限調書》,其中,座落在港西下里溝仔墘庄七一一番地的業主是黃添丁,其取得事由是「祖先傳來」。
假如說這筆土地是我曾祖父所有,那麼,鄰近地點的黃姓業主,就有可能是別房的親戚了。
鄰近的七一二番地的業主是黃興(他還有六八四番地);七O五番地業主是黃留;七O四番地業主是黃?頭/黃乞食/黃能;六九四番地業主是黃開財;六七六番地是黃加禮。這幾位不知道會不會是遠房的親戚呢?只是在那個年代從竹田~屏東市的交通不知道是不是方便的。
可能的親戚:藍尾先生
其時要解開「黃皮藍骨」的緣由之謎,最重要就是要知道黃藍棍是否有兄弟,兄弟姓什麼?但是因為個資法的關係,沒辦法查閱直系血親以外的資料,因而困難重重。
我試著從藍氏宗親會的族譜中找尋屏東市有沒有其他姓藍的家族,還真被我找到一位[藍尾]的家族,而且說巧不巧,就在民族路附近,民生路192號。
藍尾孫子藍楊生於1911年,是三子,假如說他的大哥約1902年出生,藍尾公可能可以追溯到1840~50年,而我的祖先藍阿頭估計是1825年左右出生的,感覺差了一代,但是如果一個是大哥,一個是小弟,會不會有可能呢?還是,藍尾先生的父親剛好就是藍阿頭呢?google了一下,藍楊先生原本住的地址現在已經是一間診所了,不知道是賣房子了,還是租給診所呢?
藍楊先生(1911~?)的工作是製造米粉的工場,黃藍棍(1845~1906)則是穀物批發商,黃添丁是自耕農(1889~1949)。不知道藍楊先生跟黃添丁會不會有接觸。
藍楊先生在族譜中也提供了一些資料,他的大兒子藍慶和是左鎮長老教會的牧師,創立了拔馬平埔文物館,不知道有沒有人剛好認識呢?
另外,藍阿頭除了黃藍棍之外,還有長子,不知道這位長子現在是否還住在屏東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